
自地自建該注意什麼?5大流程得先懂
比起在已建置好的空間作裝潢改造,有些屋主會考慮自地自建,選擇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構築家園,只是自地自建要顧慮的更多,細節也更瑣碎,一個環節沒處理好就可能走上耗時耗力費錢的不歸路,在開始自地自建、找地蓋屋前,這五大施工流程得看仔細!
1. 預算評估與比例分配
買地、拆房、建構、裝潢……自地自建總費用未必高於都市中的豪宅,但種種付費項目絕對比一般買房裝潢來得多,不論房子的大小、樓層,屋主們都要清楚認知到一棟房子的建蓋有哪些需要付出的款項,進而從中預估適當的配比,才能推算出該準備的金額,通常預算上也分成土地、建築&設計兩大環節,比較重要的預算項目列舉如下:
自地自建費用項目 | |
土地費用 | 土地費 |
鑑界費 | |
水保技師費 | |
代書費 | |
仲介費 | |
規費 | |
建築費用 | 營造工程費 |
建築師酬金 | |
預備金 |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
2.尋找位置並了解土地申請法規
自地自建最基本的環節莫過於「找地」,基地環境與氣候溫濕、日照採光、交通等息息相關,更會大大影響未來居住的品質。而土地牽涉到國家法規,不論是農地、法拍地或其它建地,事前務必要釐清地目和使用分區、使用地類別,可調閱土地的地籍資料,並在各縣市主管機關網站(都發展處或城鄉發展局)確認可使用項目和實際面積。買地前也要申請建築執照,須符合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法規,包括土地面積(是否達最小建築面積)、建物位置(都市計畫區內若不臨建築線即無法申請建照)等。
政府機構的網路查詢和申報系統 | |
| 建管及營造機關的相關資訊查詢 |
建築執照申請、建築圖面、套繪圖面等申請和電子檔繳交系統 | |
公共安全網路申報及公安檢查、教學服務等 |
3.決定自地自建的建築結構
完成了找地選地及種種買地流程後,對應到不同的地基地形,自己的家園該選擇怎樣的建築呢?不同的選擇將會衍生不同的建築材料、工法更直接影響到建造預算,台灣常見的住宅建築結構以鋼筋混凝土為最大宗,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則適用於有高抗震需要的土地,另外還有鋼骨結構、輕鋼骨等建築類型,皆有不同的抗震、防火等級。
自地自建建築結構類型 | |
鋼筋混凝土結構 | 具有高抗震特性,可抵抗地震時的震波 |
鋼骨結構 | 造價較高,韌性較強,多用於高樓層建築 |
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 | 適用於地震帶頻繁的區域 |
木構造建築 | 原木疊砌構造,抗寒、保溫性佳,但不適合潮濕氣候 |

4.自地自建的住宅空間規劃
住宅空間規劃等於是進入設計比例最高的環節,除了室內生活空間,自地自建宅也會有外牆、屋形、庭園等附帶的規劃部分,而根據基地所在位置進行勘查,了解土地狀況、決定建物的座向、開窗方向、出入口等,也都需要精密規劃,屋主需要委任專業建築師,不只是設計細節,建築師也扮演了監工、監造的角色,一個家未來好不好住、舒不舒服以及風格美感,與建築團隊有最緊密的連結。
5.委託國家認可的營造工程團隊
營造算是在建築規劃之後進行執行的環節,建築師怎麼規劃,將左右整個營造工程,而營造公司的好壞也攸關整個施工品質,通常涵括了基礎工程、結構工程、木作泥作等重要工程,更關係到日後居住的耐用性,一定要選擇信譽優良的營造商。眾多營造商中,一般民眾如何作選擇呢?政府會依照其資本額、專業證照的取得,及歷年施工績效而有客觀評鑑,屋主們可依營造商等級作為施工品質的參考。
綜合營造業分級標準
| |
甲等 | ◆有3年業績的乙等綜合營造業 ◆5年內其承攬工程竣工累計金額達3億元(新台幣)以上 ◆經評鑑3年列為第一級者 |
乙等 | ◆為有3年業績的丙等綜合營造業 ◆5年內其承攬工程竣工累計金額2億元(新台幣)以上 ◆經評鑑 2 年列為第一級者 |
丙等 | ◆聘用具2年以上土木建築工程經驗之專任工程人員一人以上,如土木技師、建築師 ◆資本額需達300 萬元(新台幣) |
▲本表格依營造業法第7條規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