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舊屋翻新是一種浪漫還是浪費?把錢花在刀口上只看這篇就夠了
經過時間的淬鍊,老房子乘載了許多記憶與故事,舊時代的建築樣貌、裝飾風格、施工手法…使其成為城市文化傳遞的重要指標。
「可觸摸的歷史」聽起來十分浪漫,但實際上老屋還附帶了漏水、壁癌、管線老舊…等的問題,因此每每聽到老屋翻修,總是會與「花很多錢」劃上等號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
雖然購置老屋價格較新成屋來得低,但裝修費用則高出許多,到底舊屋翻新的裝潢費,要怎麼才能精準花在刀口上?
一、舊屋翻新三個階段
1. 基礎工程
幾年屋齡算舊屋,哪些又是必作的基礎工程,並無統一的標準,而是視現場屋況而定。(拆除見真章!)老屋總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,隱藏在舊時裝潢下。因此老屋翻新需要具備一顆強大的心臟(?)

所謂的基礎工程,一般包含拆除、泥作、防水、鋁門窗、管線更新、結構補強…等。

將陰暗角落改成大面採光的格局,汰換危險的老舊管線、隔音差的門窗、廁所廚房新貼磚、處理壁癌… 基礎工程像內科手術,「安全」為主要訴求,把體質基底調養好,才有餘裕進入下一個階段。

2. 裝潢工程
完成內部的汰換更新,開始進行機能、表面建材、收納櫃體的規劃,這個階段是決定日後風格的關鍵。


(依照設計內容,增減其他不同的工項)
3. 軟裝工程
完成夢想家的最後一步,挑選適合的家具、燈具、家飾品,打造專屬自己的空間氛圍。


二、預算的分配
通常老屋的不確定性高,有些問題可能是拆除後才發現,(例如:漏水、管線氧化) 因此不得不做的基礎工程,通常會是整體費用的5~6成,剩下的3~4成是裝修,1~2成是才是軟裝。

若擔心預算爆表的話,建議先設定總預算,(通則是概估8-12萬/坪)列出施作項目的優先順序,再逐一刪減。
三、規劃「i注意」
1. 注意結構,承重牆與樑柱不能拆
以前的施工法與現今不同,許多老屋的樑柱較小、牆偏厚,以牆面作為承重用途,拆除時一定要審慎評估結構,樑柱下的牆千萬不要隨意更動。

2. 漏水、壁癌、管線老舊、危險動線優先處理
房子的安全與適居性是首要考量,早期電箱已無法應付現代的使用需求,要重新檢討負載設計,電線也要全部更新以確保用電安全。給排水管線亦需詳加檢測,防止破損或堵塞的可能。滲水或已經有壁癌的地方,則要徹底根絕源頭,不然等到入住後,要再大費周章翻新管線,就更麻煩了!

3. 無障礙設計、通風與採光
老屋的廁所空間狹小,許多蓋在梯間下、廚房邊,翻修時須納入居住成員的考量。若有老人家、幼兒,更需注意廁所的防滑措施與門的出入寬度。舊式長屋若有採光不良及通風差的困擾,也可趁此良機好好規畫格局。
4. 預算拿捏以及風險評估
舊屋翻新免不了拆除、泥作、管線更新,因為是建築體本身的改善,談不上什麼裝飾面。這些基礎工程在完成之後,屋子看來還是空空如也,所以不免有種花了一大筆錢但「什麼都還沒有」的空虛感,在開始前一定要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。


此外,若舊屋室內裝飾很多,有做天花板、木作封板包樑,是否漏水、結構強度、壁面狀況等,在未拆除前都不知道實況,所以要預留一筆費用以應付這樣的突發風險。

保養得宜的老房子,歷經數十載光陰越顯風華獨具。關於舊屋翻新,重點不在於房子有多老,而是我們應該珍視,並找到居住其間的生活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