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專欄】所謂的無印風,只是人來風!生活感,是需要實際體驗的
這幾年,「生活感」一直是整個設計圈與潮流關切的議題。然而生活感是甚麼?
生活感是一個人面對著生活的方式與感覺,包含我們每一個人所居住的空間樣貌、使用器物的選擇,也涵蓋自己面對生活的方法。生活感的建立,理論上應該是很私密的,但是因為設計產業的發達與生活的精緻化,「生活感」,也變成了一種潮流。
生活感的初衷其實慢慢消逝
無印良品便是生活感風格的鼻祖。小至牙刷鉛筆,大至沙發家具,在一個品牌的風格之內,全部包含。這幾年還出現所謂的露營風家居,早些年還流行過工業風,甚至由老物件所建立出的wabisabi(侘寂)調性,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潮流。當私密成為一種自我的時尚,生活感,也慢慢失去了原有的詮釋。
還記得我年輕的時候,只要一流行喇叭褲,全台灣的年輕人就會不約而同穿著喇叭褲;只要流行LV,每個人最少也得有一個LV的皮夾。社會上只要一流行甚麼,街道上的人們就像穿著校服逛街一樣,有著大同小異的穿搭。
「偽」生活感的崛起
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在那個時代,流行是一種群體意識,風格與潮流也很單一。但是這幾年,走在台灣的街道上,你幾乎可以同時看見緊身褲與寬褲、喇叭褲的並存,單一時尚品牌出現在年輕人身上的機會越來越少,取而代之,都是一些有性格的獨立品牌,價格其實也不見得比精品便宜,但是卻低調到不行,如果從細節去感覺,你就會發現,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品味。
精品的定義已經擴及到了更多的領域,例如文具、廚房用品、隨身小物等,彷彿每個東西都被精緻化的設計了一番,都能讓時間使用得更久,但卻更有個性,年輕人不再用流行來跟風,而是用自己的品味來看待自己。
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
作為一個對於當下空間風格單一化很不耐煩的我,面對著社會這樣的改變,反而覺得,世界莫名的美好了起來。我覺得「每個人的自由意識」代表著一個國家前進的基礎,因為自由本來就不是一個集體意識,而是更多可能性的聚集。轉變的歷程本來就會有愚昧的過程,但是誰不是從無知當中學習而來,當我們越來越重視自己身邊的小東西,慢慢地慢慢地擴張,就會變成一個房間、一個家、一個空間領域,那才是真正生活感的落實。簡單來說,生活感就是很多自由的小自己所累積起來的「自我」。
讓我們進入真正的生活吧!
將自己生活上所有的期待,慢慢變成自己可以做到的樣貌,你可以從一杯茶開始:挑選想喝的茶葉,尋找想要的茶壺與茶杯,好好地坐在自己的桌前,靜下來好好使用每個物品,好好的沖茶,慢慢地喝茶。每一個細節都會幫你體會對於生活的感受,「體會」會取代只有眼睛看見的表象,當我們都花精神在體會生活的每一件事情時,誰還有空讓擺盤只是為了發IG的照片呢?
作者/楊竣淞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開物設計主持人,時尚雜誌編輯的逃兵,華麗轉身投入室內設計產業。與其到處公關應酬,更適合安靜做設計。沒有紙醉金迷的設計師人生,不是加班或走走散步,就是宅在家當書蟲。書蟲當久了...設計也做好幾年了...突然想碎念一下關於家的樣子......
圖片提供/開物設計
↓↓↓↓ 看看楊竣淞的其它專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