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適又有風格,開箱我與哥哥的25坪智能複層宅
北漂打拼的我們,面對職場的高壓環境,下班回到家就是需要好好放鬆啊~比起租屋處的不便,我和哥哥更嚮往能擁有一間量身打造的家,現在就讓晉身有房一族的我,跟大家分享購屋到裝修的過程吧!
一、裝修前的功課
01.找房購屋過程
既然是自己買的第一間房,一定要有屬於我們的風格品味與機能,我和我哥都一開始就想找可以從無到有、量身打造的新成屋、毛胚屋,約莫看了10幾個建案,唯獨這間高樓層且採光佳的房子最能打中我們,而且位在緊臨台北市的中永和住宅區,無論預算與交通機能也都相當符合需求。
02.找設計師的過程
當初在找設計公司的過程,還曾陷入天人交戰呢~一間是有裝潢過同棟樓經驗的X設計,卻不是我們喜歡的風格;另一間就是庵設計,他們提出的設計概想和風格都讓我們非常喜歡,但就沒有裝潢過同棟的其它樓層,不確定風評如何,讓我們有點小猶豫,但是最後我和哥哥都覺得,既然要裝潢,就一定要裝潢出最滿意最對味的風格,於是便選擇委託給庵設計了!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二、我們的裝修需求:
1.需要多增加1間衛浴
2.整體風格簡約,以深色系為主並搭配木質調
3.每個空間都要有良好的採光
4.添入科技化、自動化的設計
三、裝修前的屋況
原建商只附有一間衛浴,但我跟我哥都希望能有獨立不受擾的生活空間,因此說什麼都想要設計師在夾層樓上多增加一間衛浴,設計師為了解決2樓夾層會產生的壓迫感,是以哥哥和我的身高作為依據,且扣除夾層的施工厚度後,打造出最適合我們的高度。在只有5坪的空間中,除了臥室之外,還要多一間衛浴,因此不論是糞管串接的可行性、排水斜度的拿捏、防水層的細節,以及所有管線和尺度的衡量等,都是一大挑戰,現在想想根本是在強人所難,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(笑),而設計師最後不但順利完成,在夾層和防水上都下了不少功夫,專業和用心程度,真的讓我們相當放心。
▲圖中的架高地板是原本建商設定的客廳範圍,下凹處則為哥哥房間的下沉空間,設計師利用此挑高的區域,區隔出二樓的房間與衛浴。
夾層裝修前後圖
四、平面圖
設計師分區規劃後,讓每個場域都能有良好的採光,也將零碎空間的機能發揮到極致,像是在一樓露臺區設置隱藏式儲物間,讓我們收納電器用品,二樓則按照我們的需求,增加了一間衛浴。
▲圖片由上至下,分別為一至二樓。老哥睡樓下主臥,而我選擇二樓夾層。
五、完工美圖
本身自己很喜歡科技類的產品,因此想把家裡打造成一個智慧宅,像是電燈、空調等,都可以用手機控制,這樣我躺在床上不需要起身就能開關,是不是很棒(懶)啊!但是我選的設備都是中國的插頭規格,與台灣的規格有所不同,因此設計師也有幫我們把插座、電壓規格都打造成適合型式,並將所有開關位置以暗盒設計。現在就讓我來逐一介紹,我們的新家吧~
1F
和室區
地板架高的和室,下方是收納櫃,桌子還是可以自動升降的喔,而我最喜歡坐在這裡辦公配上窗外美景,工作壓力立馬消失~~
客廳
與一般建案的方正格局不同,電視牆的幾何造型正是我們喜歡的元素之一,設計師讓兩條天花板軸線交織,一部分將和室的視線,由右至左延伸至到廚房,另一部分則將電視牆以不同角度的折面手法創造景深,並串聯天花達到降低壓迫感的效果。
▲家中有一半的軟裝家具是從淘寶購入,像是茶几、露台的椅子和地毯等…,造型到位同時又能精簡預算,不過我們都有挑選合格廠商且評價高的喔!
廚房
原先這裡為封閉式廚房和建商附的簡易型廚具設備,設計師將牆面拆除,改為開放式廚房,為了不浪費原來的廚具,及考量我們的預算,便請原廠商增加廚具長度,也將電器矮櫃設置在中島內,增加使用機能。
▲中島折疊桌的設計巧思,讓我們更能彈性運用。
露台區
因為我們家位於頂樓,設計師便將光線引入,並透過大面玻璃,點綴陽台外的綠意,營造出很棒的自然窗景,露台區也是老哥最喜歡的空間,他能在這裡種植花花草草。
▲關上霧面玻璃拉門,露台變身客房,將空間機能發揮到極致。
衛浴
乾濕分離衛浴搭配裝飾性六角磚,讓簡約的空間中多了份獨特感。
臥室
從客廳左側往下走三階就是哥哥的臥房啦~設計師將切角造型樓梯與衣櫃合而為一,靈活運用空間,有效放大坪數機能,而我哥是個超級深色控,他覺得房間不一定要很明亮,只需要一盞燈就能感到放鬆。
2F臥室&衛浴
從電視牆右側暗門往上走的夾層就是我房間,色調與公領域相襯,皆以灰色調堆疊出空間質感,設計師完整保留原來的天花板,並使用管線外露+軌道燈+壁燈的分配,盡量減少天花板為修飾管線而下降的問題,在這個5坪的小空間裡,衣櫃、衛浴通通有,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呀!
▲二樓衛浴採用了埋壁式馬桶+龍頭,施工時要非常小心注意。
五、我們的入住感想
或許大多數的人會覺得,找設計師裝潢需要花很多錢,才能裝潢得氣派華麗,但庵設計總是以屋主的需求為主,還花蠻多時間與我們討論如何精簡預算,對我來說,家真的不是得用多昂貴的質材、擺設才能堆疊出來,最重要的是住得滿意舒適!
最後分享一段我哥傳給庵設計團隊的感謝訊息:「在尋求生活美學的路上,真的很幸運遇到兩位很好的領門人,不僅開闊我們對美的認識,也更加懂得透過空間的安排,營造出不同的生活情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