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居家燈光設計5大常見迷思,你踩雷了嗎?
你曾經在踏入某個空間時,立刻感到放鬆嗎?或者曾在走進某個房間時莫名覺得窒礙不安?也許原因正是來自室內燈光。恰到好處的光線不僅能正確定義空間,也會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帶來好影響。到底該如何設置才能實現完美照明?不妨從幾個在燈光設計中常見的錯誤來探討吧!
燈具造型先決?別忘了考慮空間整體色調
除了燈泡的功率和價格、燈具造型美觀與否之外,你希望這個場域所呈現出來的光芒效果、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氣氛,同樣也很重要。比方說,低色溫照明類似燭光,能營造溫馨、放鬆的感受,適合用於牆壁或空間色調偏冷的狀況;高色溫光原則近似於自然光,明亮而清爽,會是空間色澤較暗沉時的好選擇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不想被陰影遮擋,這幾個地方要注意
燈具安裝錯誤,可能會帶來更多問題!像是忽略了陰影可能出現的位置,幾個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例如浴室、廚房料理區及閱讀工作區。在浴室裡,除了頭頂上方的燈以外,還應在鏡子的任一側加上壁掛式燈具幫助充分照亮臉部;當廚房的主要工作區域是在櫥櫃下方時,為避免光線因櫃體遮擋產生陰影,頂櫃下方也應再多加一盞照明以策安全。
感到壓迫、眼睛疲勞?燈具高度太高太低都不行
專家指出,中島或餐桌上方裝設吊燈時,底部與桌面的距離建議維持76~90公分;如果是有較多燈泡、造型較華麗的的枝形吊燈,則燈具底部應與餐廳地板相距170公分左右。此外,若是使用檯燈的狀況下,為確保擁有較均勻的照明亮度、減緩眼睛疲勞,當人坐在檯燈旁邊時,燈罩底部應與肩高相等,保持在看不到燈罩內壁及光源的高度。
單一光源易使眼睛疲累,分層照明才是最佳配置
依靠一個特定光源的照明方式,會產生局部較為刺眼的情況,且整體光線不足,可能將導致眼睛疲勞,呈現在空間裡的效果也會過於呆板無趣。在每個區域裡應採取分層照明手法,也就是利用環境照明、任務照明與聚焦三種不同照明類型的光源,例如混合吸頂燈、檯燈、落地燈、壁燈和吊燈,分層放置於不同高度,以營造氛圍和趣味性。
燈型樣式切勿太繁雜!掌握「少即是多」原則
即便是在居家空間中運用不同照明光源,但建議全室燈具種類應保有一定的主題性,在配色、材料和裝飾語彙上盡量維持簡單、一致,以免太多樣式令人眼花撩亂。若是希望空間更大、更寬闊,不妨使用色調中性或較淺的燈飾;想增加一點視覺趣味,可挑選燈罩色彩較鮮明的款式;希望展現奢華和穩定感,就選用深色系燈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