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動線如何規劃才合理?4大重點必看
空間設計可分為平面與立面兩大面向,其中平面設計的優劣關鍵就在於動線規劃,究竟動線該如何配置才合理?想讓提高空間坪效,讓動線更流暢,生活更舒適,那麼以下4大規劃重點一定要注意!
先定義空間,再思考動線配置
空間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各種活動的需求,像是在客廳聊天、餐廳用餐、臥室休息,因此,平面規劃的第一件事就是,先依用途來定義空間,如玄關、客廳或臥室,接著將這些點狀空間連結起來的正是動線。動線是要讓人能到達目的地,若規劃不佳就會影響方便性,當動線重複或迂迴時,更會造成空間浪費,不流暢也可能形成碰撞等意外,如同骨架般具有其重要性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動線依頻繁性與隱密性,作先後配置
動線安排與生活型態有緊密的關聯性,想在室內順暢無阻地行動,則可依各個空間使用的『頻繁性』與『隱密性』來為動線設計評估,而典型的動線安排如家人最常利用的客、餐廳,則會配置在玄關進入後的第一空間,接著才是有隱私需求的臥室、更衣間等靜區,這也能營造出空間層次感。
動線安全不馬虎,不陰暗且舒適寬敞
為確保各區域之間的移動,能夠流暢不卡卡,動線應保持足夠的寬敞度,一般成人行走所需寬度約60公分,要確保兩人可從容錯身則要100至120公分,若在節省空間與方便行走的雙面考量下,至少也應有70公分以上。至於安全上除了須有採光或足夠照明外,也應避免不自然的急轉彎以及多餘障礙物,同時盡量保持走道平坦度,若有階梯或坡度,則最好作明確警示或輔助扶手,以免家人發生絆倒等危險。
優化動線效率,賦予走道多元功能
在房價高漲的年代,最好空間一坪能擋二坪用,尤其走道沒有人走時就等於閒置,感覺頗為浪費。因此,不少設計師會賦予動線第二或第三種功能,例如在走道旁設計收納區,或是讓走道融入客餐廳裡,使動線無形化,而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把客廳電視牆前面的空間作為動線,或是開放式餐廳不使用時,將餐桌兩側的椅子一收,即可挪出通往私領域的走道,也能省下約一坪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