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只要2坪大,全家人共學、共讀、共樂萬用區這樣打造
雖然一家人同住一屋簷下,但總是各忙各的,甚至孩子一回家就關在房裡、極少互動,如何利用空間設計讓全家人能聚在一起共學、共讀、共樂呢?關鍵就在「這些」重點!
著重公領域規劃,才能凝聚感情
很多屋主在規畫格局時,多半先切分出自己想要的房間規模,再考量其它區域,然而當房內的設備越完整,打開房門出來見家人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。因此,建議房間以睡眠為主,提升公領域客、餐廳的機能,主要動線盡量開放通透,最好是一打開房門就能讓感受家人彼此動靜,透過這些格局改變就能增進家人關係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電腦書桌移出房間,公領域加入共享機能
想為家人創造更多互動關係,第一件事就是考慮將書房與電腦桌移出各自房間。如果原本就有書房格局可改成開放設計,若沒有就將房間內原本放書桌的空間讓出、並集中規劃成小書房區,透過自由組合的沙發與客廳結合,擺脫制式書房格局,讓家人輕鬆對話。年輕家庭可把書桌改放孩子的成長桌,以孩子需求為主加入遊戲設施。或依需求規劃雙人或多人書房,盡量避免各自關在房裡打電腦的規畫。
放大廚房中島與餐桌,全家更方便聊天分享
如果書房、客房等不是必要需求,建議乾脆放棄僵化封閉的房間格局,併入公領域更能靈活運用。例如將廚房格局擴大並增加中島設計,家人可以輕鬆進廚房來幫忙,同時可在此聊天、做料理。另外,真的需要電腦工作桌時則可用大餐桌來取代。餐廳可改造成多用途設計,除了可一起用餐,還能兼做共讀、共學空間,建議可在周邊規劃展示書牆,還可將座位改以長椅、或ㄇ字型座榻型式,可讓氣氛更輕鬆,更適合久坐閒話家常。
遊戲區併入客餐公領域,拉近全家人情感
有些屋主原本就有特定興趣與專屬遊戲屋,但若能將獨樂樂的房間打開與家人共享,相信會更有意義。例如可將收放公仔與珍藏品的工作室改以拉門做簡易隔間,臨窗處則讓出作為逗貓遊戲區,降低隔離感,家人也更理解你的興趣。另一位屋主則是將收藏室的外牆改設計成公仔玩具展示櫃、拼圖櫃,一家人還可以圍坐餐桌一起玩樂拼圖,完全不無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