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年老屋蛻變!新舊交融、木香與石紋共舞的現代東方宅邸
架高後鋪上榻榻米墊的地坪、微透光影的障子門……源於日本建築獨有的空間形式「和室」,隨著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逐漸融入早期台灣文化之中,也成為許多人對家留下溫馨記憶的一隅,對屋主而言亦是如此。
在女主人希望保留和室的訴求下,森境設計遂由此為起點擘劃整體空間,透過清新淡雅的檜木鋪陳,佐搭極具藝術感的磅礡石紋,運用現代設計手法提煉、轉譯經典元素,讓屋主對居宅的情感與記憶得以延續。
格局規劃
本案為屋齡已逾三十年、且由四戶所打通串連的兩層樓住宅,也是經常往返國內外的屋主在台灣居住多年的房子。然而,因習慣了美國別墅型住家的寬廣與完整機能,加上不時宴請親朋好友的需求,希望藉由此次翻修重新佈局,打造一個更貼近生活樣貌的起居空間,同時一併解決嚴重的蟲害與漏水問題。
一樓是招待賓客親友的主要空間,進門後依隨香氣前行首先來到茶空間,往左依序為客廳、影音室、中西廚房與宴客廳;往右則是和室、SPA按摩室、健身房、三溫暖及烤箱蒸氣室,囊括完整的休閒與社交活動機能。循著新打造的室內梯拾級而上,二樓是家人的起居生活空間,包括彼此貫穿的客廳、餐廳、廚房,以及男女主人各自的主臥和預留給家人的房間。
平面圖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一樓
二樓
和室設計
位於茶堂旁的和室,保留原本屋房裡厚實的木頭做為精神柱,與一旁的金漆蒔繪老件木櫃相互襯托,傳達和風精神。看似由木料構成的障子,其實是以金屬為底材、封夾板再貼皮結合而成,保有障子彈性區隔場域的功能及和室質樸調性,卻無原有框架結構必須面臨的潮濕蟲害情況。同樣地,為了提升耐用度、減少維養困擾,亦將傳統採藺草編織的榻榻米,改用觸感相仿的科技材料鋪就,疊蓆下的木結構也改為鋼材,融舊於新。
一樓客廳與茶堂設計
承續和室素雅的淺木基底,茶堂與客廳均融入了天然石材獨特的紋理質感,構築豐富的空間表情。兩區域藉由一座精心打造的大型魚缸為界定,將過濾器等水族設備往天花板方向安裝,觀賞面高度則向下調整以符合茶桌和沙發的座高。無論是享受茶席品茗或在爐火相伴下閒話家常的人們,皆能在最舒適的視角下納入千變萬化的水族景致。
一樓客廳
一樓茶堂
餐廚設計
樓梯的另一側,配置了中西廚房及可容納12人的宴客廳,絢麗鮮明的石紋亦展演於中島或櫃體上,形塑空間大器底蘊也帶出流動感。
二樓日常起居空間
有別於一樓的恢弘氣派,步上檜木梯階後的二樓雖採用了相同元素與配色,但將比例做了調整,以營造舒適靜心的起居氛圍。
二樓客餐廳
臥房設計
佈有如雲彩般紋理的花樟,是過去台灣經常選用的建材,設計師特別將之引入寢臥之中,於溫潤木色空間點綴出層次感,並重現70、80年代的懷舊氛圍。為使花樟木料更和諧融於休憩場域,設計師透過染色處理降低質材彩度,賦予內斂沉穩的低調質感。
男主臥
次臥
裝修後記
宛若一首老歌經過重新編曲、詮釋般,森境設計挑選具有時代記憶點的材料和元素,並尋求、整合不同工種間的施工合作,描繪屋主所喜愛的東方意象,也確保建材擁有更佳的穩定度,讓年紀稍長的屋主方便使用、居住更舒適安心。而鑄新融舊的手法亦可見於綴飾在各個區域裡的擺件,過去屋主不少畫作與珍藏總是被收進盒中、偶爾方才拿出把玩,透由設計師逐一檢視並安排適切的陳列位置,這些藝術品終能找到新生命、煥發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