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了「這個」關鍵習慣,家就能久住不亂、乾淨清爽
一個有生活品質的空間,意味著便利與舒適,而且可以讓人保持穩定的情緒、使心情愉快。在建構舒適感的要素當中,乾淨整潔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但是該如何擁有一個久住不亂的家?今天幫大家整理幾個關鍵習慣。
充足儲物設計,且收納依動線規劃
避免紊亂、保持清爽的第一件事,當然是要有足夠的收納空間!如果家中東西較多或自己不擅於整理,透過系統櫃的規劃可以讓空間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。例如分別在玄關、客廳、餐廳、房間等各個區域規劃出相應的儲物空間,並搭配多樣化的收納設計,除了櫃子之外,也可藉由層架、吊桿、掛勾、洞洞板等工具運用牆面垂直空間。
建議在著手設計之前,先釐清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習慣,比方從外面一回到家會在玄關擺放哪些東西、需要有儲藏室嗎、儲藏室會收什麼物品……,按照日常習慣的方式規劃,未來才能順手收整好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定期斷捨離!只留下真正需要的物品
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只要在一個空間生活越久,東西就會越來越多,特別是當家中又加入了新成員,物品量更是翻倍!不過,其實有很多東西可能已經用不到,但卻因為捨不得而繼續留著,或者根本就忘了。
因此建議應固定一段時間審視周圍物品,進行「斷捨離」,把自己真正會使用、需要的留著,至於那些不符合自己目前喜好與風格,或已經過期、損壞、不適合的,就丟掉它吧!
淨空桌面和地面,減少囤物機率
有時我們會覺得空間看起來很雜亂,是因為桌面和地面放了太多物品或是不必要的東西,像是本來主要是提供吃飯用途的餐桌,堆著水瓶、咖啡壺、奶粉罐、餅乾等等。舉凡各式各樣的桌几、家具檯面和地板,除了必要的家具和使用頻率非常高的用品,以及少數的裝飾品之外,都要盡可能隨時保持淨空,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顯亂。
當下立刻整理,否則放越久越不想動
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:本來只是隨手擺著、懶得收而已,但一件件累積之後就變成了一團混亂,讓人眼看就心煩,根本不知從何整理起。所以最好養成隨手清理的習慣,像是每當東西使用完即刻放回應該收納的位置,發現家中任何一角稍有些許髒污或凌亂便及時清理,都能避免陷入過度雜亂讓人更不想整理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