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型屋最擾人的問題就是中段走道太長,光線無法進入家中,這類空間的設計通常需要特別考量採光、通風以及動線規劃。透過精巧的設計與格局調整,長型屋也能成為舒適的生活空間。

一、長型屋特色與挑戰

收藏

1. 採光、通風不良

長型屋通常有一面臨窗或僅兩側有光源,容易出現採光不足的情況。特別是中段或後段空間,更是容易變成「黑暗地帶」,造成視覺上和生活上不適。此外通風也會因此受限,無法有效流通。

style-test-icon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
arrow-right

2.動線狹長

長型屋的結構使得室內動線拉長,若沒有妥善規劃,日常移動會變得不便。例如,從玄關到臥室的距離過長,容易讓空間顯得零散,也可能加重生活上的不便。

3.視覺壓迫

狹長的結構讓空間較難營造寬敞的視覺效果,尤其是採用深色或沉重的裝潢時,會給人一種壓迫感,減少居住的舒適性。

二、長型屋設計原則

收藏

1.重新分配格局

針對長型屋的結構,重新分配格局非常重要。可以將空間劃分成多功能區域,減少狹長感。將生活區與臥室、廚房進行功能分區,並透過家具配置和適當隔間,讓動線更流暢。

像是以下案例,原先是傳統的狹長屋格局,隔間設計讓動線卡住以外,22坪的空間也被走廊佔去了一部分,設計師把客廳、餐廳、廚房公區集中放在中間,臥室往兩端放,調整成開放式格局,不僅可以縮短走道,讓公共空間變得寬敞舒適,使用上更為方便。

而另外一個案子中,設計師把原先40坪3房的格局改成2房,將客餐廳打通,並將臥室與更衣室整合規劃在靠窗區,公私領域劃直接分成兩邊,減少了過道空間外也有效改善房間昏暗的問題,在客廳就規劃臥榻區,維持充裕的採光也可以當作臨時座位使用,豐富視覺與機能。

2.玻璃隔間、透光材質引光入室

狹長屋通常是前後採光,會將客廳分配在前端,廚房、餐廳擺在後端,導致光線無法進入中間,讓走道跟房間顯得昏暗狹窄。我們可以運用玻璃拉門作為隔間,來增加視覺延展性,並選擇輕透材質的窗簾或百葉窗,引光入室並兼顧隱私。

還可以利用材質改變創造豐富層次,例如採用金屬、玻璃、石材等材質,藉由其反光與透光的特性化解視覺壓迫的問題。

3.大量淺色增加寬敞感

利用淺色調來降低壓迫感,並延展視覺空間。牆面、地板以及家具選擇淺色系,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。同時,淺色材質有助於反射光線,進一步提升整體亮度。

像是以下案例可利用白色、灰色與局部綠色等自然系的顏色為主軸,放大空間視覺。另外想要減輕視覺負擔,必須掌握好硬體設備及軟件配置的比例分配,可以將這兩者各自統一歸於某一側,就能令空間平衡解決擁擠問題。

或是另外一個案子以木色為主軸,並以米色、淺奶茶色及木色等色系,以散發輕盈柔和的視覺印象。

三、各區域設計重點

收藏

1.開放式餐廚,動線順手

在長型屋的餐廚區,採取開放式設計有助於改善空間連續性。這樣的設計讓動線更為流暢,減少在空間中的隔閡,方便日常活動和家人互動。同時,開放式餐廚能讓視覺上更通透,減少長型空間帶來的壓迫感。

2.玄關客廳使用屏風或家具作為阻擋

玄關與客廳間可以利用屏風或家具進行適當的遮擋,這不僅可增加玄關的隱私性,也讓室內空間的視覺層次更為豐富。此外,屏風材質可以選擇帶有透光的款式,以避免過度阻隔光線。

3.衛浴使用推拉門或摺疊門來節省空間

衛浴空間通常在長型屋中受到限制,採用推拉門或摺疊門設計可節省門的開關空間,不會佔用走道區域,這樣不僅有效節省空間,還能改善動線,使日常生活更為方便。

再來是長型屋通常不容易產生對流,會導致整個房子悶熱不通風,尤其如果衛浴位於中段,更可能會不時有異臭留出,也建議可以更動衛浴空間到通風處,並在房間隔間上方或門板設計通風孔與抽風機,讓屋內的空氣順暢循環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