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cation 台北市arrow
您好,歡迎來到100室內設計
首頁>設計文章>省小錢反而花大錢?裝修預算風險管理的5個救命關鍵>
省小錢反而花大錢?裝修預算風險管理的5個救命關鍵

省小錢反而花大錢?裝修預算風險管理的5個救命關鍵

作者:Avery2025-03-22人氣:707

裝修新手最常陷入的迷思,就是「預算越低越好」。然而,過度壓低預算可能導致施工品質低落、追加費用失控,甚至衍生安全問題。本文從風險管理角度切入,解析常見預算陷阱,並提供務實的解決方案,幫助新手避開「省小錢花大錢」的裝修惡夢。

 

一、低報價的甜蜜陷阱:為什麼「砍價」反而更危險?

 

許多屋主為了省錢,優先選擇報價最低的廠商,卻忽略低價背後可能隱藏的風險:

 

▶次級建材藏風險
例如,木工板材從符合甲醛標準的E1級降為廉價E3級,長期恐影響健康;磁磚改用瑕疵品,後續易龜裂滲水。

 

▶偷工減料省成本
水電工程若未按規範施作(如冷熱水管間距不足、電線未套管),可能引發漏水或短路風險。

 

▶後續追加費用暴增
部分廠商以低價吸引簽約後,再以「現場發現問題需追加」為由調高費用。曾有案例顯示,原報價150萬的工程,最終結帳竟超過250萬。

 

★解決建議

•要求廠商提供「細項報價單」,註明材料品牌、型號與施工規範。

•查詢同類型工程市場行情(如:台北市老屋翻新平均工程報價),避免偏離合理範圍。

 

style-test-icon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
arrow-right

 

二、為什麼越想省錢,預算反而爆更多?3大失控主因

 

▶忽略「隱藏工程」的潛在成本

拆除舊裝潢後,常發現壁癌、管線老化等問題。

 

 ▶設計變更的連鎖效應

臨時更改磁磚花色、追加收納櫃等「小調整」,可能連帶產生建材支出,甚至延伸出泥作、木工工期與材料損耗等相關成本。例如:浴室牆面改貼六角磚,工資可能比普通磚高出40%。

 

 ▶低估軟裝與設備開支

許多人將預算全押在硬裝,卻忽略家具、窗簾、燈具等軟裝項目。

 

★風險管理工具

•預留總預算的10%-15%作為「預備金」。

•簽約時註明「追加工程需雙方書面同意」,避免口頭承諾爭議。

 

 

三、合理估算裝潢預算的4步驟公式

 

✔步驟1:按「空間」或「工程類別」拆分預算

例如:

•基礎工程(水電、泥作):40%

•表面工程(油漆、地板):30%

•軟裝與設備:20%

•預備金:10%

 

✔步驟2:依屋齡調整比例

•新成屋:基礎工程可降至30%,軟裝提高至25%

•老屋翻新:基礎工程需占50%(含結構補強)

 

✔步驟3:參考實際案例單價(以2023年台灣市場為例)

項目

單價範圍

水電重拉

8,000-12,000元

系統櫃

18,000-25,000元

超耐磨木地板

4,000-8,000元/坪

 

✔步驟4:設定「優先級」彈性調整

將需求分為「必要」(如防水工程)、「重要」(如收納設計)、「想要」(如造型燈具),若預算不足時從後者開始刪減。

 

 

四、聰明控預算的3個實戰技巧

 

▶活用「替代方案」降低成本

•以「仿石紋美耐板」取代天然石材(價差達3-5倍)

•局部使用特色建材(如僅主牆貼花磚,其他區域用乳膠漆)

 

分階段施工

•優先完成基礎工程與必要機能,家具家電可後續分批添購。

 

 ▶嚴控「監工成本」

與設計師明確約定:

•變更設計需附書面確認單

•每日施工進度拍照記錄
•此舉可減少溝通誤差導致的重作費用。

 

 

五、聰明省錢不踩雷:3種可調整的預算 vs 絕對不能省的關鍵項目

 

裝修不是所有項目都能砍價,省對地方不影響品質,省錯地方反而釀成災難。以下歸納實務取捨原則:

 

✔️ 3種可彈性調整的預算

 

 ▶「視覺美感」替代方案

例如:

•拋光石英磚改為SPC石塑地板(每坪價差約2,000-3,500元)

•天花板不做複雜層次燈槽,改用軌道燈或吸頂燈(省30%-50%木作費用)
★關鍵:表面材質可更換,不影響結構安全即可調整

 

 ▶「非必要機能」簡化設計

•減少裝飾性收納(如展示櫃、造型層架)

•系統櫃改為「局部訂製+現成家具」混合模式,例如只做衣櫃,書架用IKEA層架
★注意:常用區域(廚房檯面、衛浴五金)仍應注重耐用性

 

 ▶「可後續追加」的軟裝項目

•窗簾、地毯、裝飾畫等可入住後分批購買

•家電選擇基本款,暫緩購入掃地機器人等非急需設備
★風險提示:需預留管線與空間(如冷氣排水孔、電視牆插座)

 

❌ 絕對不能省的4大關鍵

 

結構安全相關工程

•老屋鋼筋除鏽補強、剪力牆修復、地震帶的抗震措施

•拆除工程需專業評估,曾有案例因擅自打除承重牆,遭開罰30萬以上+強制復原

 

 ▶隱蔽工程材料與工法

•電線必須符合標準規格

•水管建議選擇有NSF認證的不鏽鋼波紋管,避免省錢用PVC管易脆化

 

 ▶防水與防潮基礎

•浴室防水層至少做到180公分高,外牆防水需用彈性水泥

•台灣氣候潮濕,省掉除濕機專用迴路或全室防潮底漆,可能導致壁癌復發

 

▶合法規費與專業服務

•建築師簽證、室內裝修許可申請費(約總預算3%-5%)

•專業監工費用,曾有屋主自行監工卻忽略水電試壓,後續漏水求償無門

 

 

總結:風險管理的核心是「平衡」

 

省預算≠犧牲品質,省預算的真正智慧,在於區分「可變動需求」與「不可妥協的底線」,透過「透明報價、彈性分配、嚴格把關」達成平衡。

 

建議新手務必做到:

✔簽約前確認報價單是否符合《台灣室內裝修契約範本》

✔定期與廠商核對進度與支出

✔省錢優先從「可更換物件」與「非結構設計」下手

✔保留10%風險控管備用金


裝修是一場與預算共舞的過程,與其盲目砍價,不如掌握風險管理心法,讓每一分錢都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。

你可能會喜歡
我要評論
最新評論
暫無評論
意見反饋

掃碼下載100APP

隨時隨地看美圖學裝修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