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降預算裝修反而更貴?揭開成本暴增的驚人真相!
裝修新手最常掉入「省小錢花大錢」的陷阱,本文深度解析裝修預算失控的五大關鍵環節,帶你看穿低報價背後的隱性成本與工班話術,讓金錢花在刀口上!
關鍵1. 看似省錢卻爆預算的裝修魔咒
低報價背後的隱藏成本
裝潢公司常用「裝潢每坪3萬全包」吸引客戶,實際卻可能沒有包含設計費(每坪3000-8000元不等)、保護工程費用(需覆蓋公共區域電梯與自家地板,費用上看萬元)、拆除廢棄物(清運以車計價,不同材質需分車處理,光是垃圾處理就可能吃掉大筆預算)。專業清潔工程需使用器械處理裝潢粉塵,費用也依坪數從數千到數萬元不等,這些隱性成本常被忽略。
口頭承諾的風險陷阱
裝潢中常出現各說各話的爭議:水電師傅承諾「換管線順便加裝插座」卻在結帳時追加萬元工資、泥作師傅口頭保證磁磚對花效果,事後推說「當初沒說要對花」要求加價等,務必書面確認細節才能避免糾紛。任何設計變更應透過變更申請單三方簽認,註明修改內容與增減金額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關鍵2.建材降級引發的連鎖效應
追加款項的常見話術拆解
「這款磁磚停產了,需要升級新款每坪加xxxx元」是常見套路。以及常見的話術包括:加強結構安全說、法規限制說、現場發現說、美觀建議說等不合理的追加。
圖面與現場落差造成的重工成本
設計圖標註「文化石電視牆」,到現場才發現施工時需額外鋼構支撐,導致預算暴增15%。天花板高度圖面標示2.6米,實際施工僅2.4米造成燈具安裝困難,來回修改也可能是吃掉預算的地雷。
關鍵3.防範預算失控的合約條款
掌握預算的3:3:3分割法則
將總預算粗分設計監工30%、基礎工程30%、家具軟裝30%,預留10%應急款。老屋翻新可調高工程比例,注意管線更新與結構補強,或因應屋況和需求彈性調整比例。付款應採階段式,可於合約中明訂每階段完成後的繳付比例,像是泥作完成付30%、木工進場付40%,尾款保留10%驗收後支付等。
統包與設計師報價單比對技巧
統包報價單常見「拆除工程1式5萬元」,但較為完整的寫法是會細列隔間拆除X坪、地磚拆除X坪等項目與數量規模。也要留意水泥粉光、防水層等隱形工序是否漏列,這些都可能佔工程成本12-18%以上。估價單應明確標示材料廠牌型號,避免「一式」等模糊計價方式造成雙方認知落差。
關鍵4.工程變更時的簽認流程
任何設計變更在口頭溝通後仍需經「變更申請單」三方簽認,註明修改內容與增減金額。建議採用階段式付款搭配分段驗收機制,每個工程節點完成後須經屋主確認品質,發現瑕疵立即修正避免後續重工,有效控制預算流向。
掌握「事前透明估價、事中嚴格控管、事後細部驗收」三大原則,才能真正守住荷包打造理想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