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0萬裝潢預算怎麼分配?完整解析設計、工程、家具花費比例
面對100萬元的裝潢預算,該如何精打細算?以下彙整預算配置法則,從規劃階段到家具選購,協助你在有限資源中最大化裝潢效益,打造高CP值的居家空間!
一、預算分配黃金原則
1.配置比例先抓好
在裝潢預算規劃中,真正花費最多的,往往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的視覺裝飾,而是你看不到的「基礎工程」與「隱藏項目」,像是水電管線更新、防水處理、結構補強等,這些關鍵支出不僅直接影響空間的安全與舒適度,更關係到日後的維修麻煩與維持成本。因此,預算在一開始就應有清楚劃分,設定「不可動用區塊」,避免把本該投入在機能性的預算花到造型或額外高價建材上。
●推薦預算比例參考
設計與監工費:15%
工程與基礎施工:60%
家具與家電購置:15%
預備金與隱性費用:10%
2.預算分配五大重點
●核心區域優先配置:像是電視牆、廚具系統、主臥或更衣室衣櫃,屬於日常高使用率、結構性固定的項目,建議優先排入預算。
●收納與機能不能省:有效收納設計能提升空間坪效,也降低日後增設家具的需求。
●減少造型過度:天花板層次、主牆材質拼接雖富視覺效果,但也極易墊高整體施工費。
●家具家電可分期規劃:不需一次到位採買,建議先完成必要項目,其他以年末促銷分期添購。
●預備金設置必須落實:抓出10%不動預算,應對臨時改圖、施工誤差、甚至工期延宕。

測一測 找到你的裝修風格
二、設計費預算評估
1.設計費怎麼抓才合理?
設計費能省嗎?與其說花的是設計費,不如說這是減少裝潢錯誤與重工風險的費用!專業設計師能從一開始幫你控預算、定方向、找出最適合格局規劃、建材配置與施工邏輯,避免中途變更多花時間與金錢。建議設計費佔總裝潢預算的10%~15%,依案件複雜度與坪數調整,若是20~30坪住宅,15萬設計費可視為標準範圍。
2.常見設計合作模式
●基礎設計服務:佔總預算約5%~8%,提供平面圖、材質建議
●全案設計+監工:佔總預算10~15%,完整3D模擬、工地監工、報價控管
3.讓設計費「花得值得」的方法
不只是找設計團隊繳設計費那麼簡單,要「找對人、配對方式」,才能真正用有限預算創造最大效益。
●選擇設計+監工整合服務:比起只請設計、再自己外包工班,選擇全案整合團隊能提高預算整合、施工效率,減少溝通誤差與重工費用。
●最小可施作原則:和設計師溝通,是否有些項目可自己採買、自己找人施作(如冷氣、燈具、窗簾),明確施作邊界,也有助預算控管更靈活。
●與設計師明定預算上限與重點項目:設計策略往「控成本設計」方向規劃,例如以現成家具替代木作、地坪用SPC取代大理石、沿用原有設備等。
三、抓準空間配置與工程關鍵項目
1.基礎工程不可省
在整體裝潢中,「基礎工程」就像房子的骨架與神經系統,雖然藏在牆內、地底或天花板後,但卻支撐著日常生活,真正住起來舒不舒服,能不能安心使用家電與水管,全都仰賴這些打底工程的品質。建議預算中至少保留40%~50%給基礎施工項目,以下三大重點最不能忽視:
●水電配線更新
●防水工程全面施作
●選對地坪、牆面、天花材質
2.公私領域配置參考建議
●客廳/廚房/浴室(三大高使用率區域):建議佔比40%~45%
●臥室/玄關/走道等低使用頻率空間:可控制在15%~20%
四、常見預算雷區提醒
1.圖說不明確就開工,導致中途修改
改設計、退建材是裝潢預算吞金獸,一旦施工啟動,任何退改工程除了損失材料費,也會額外支出人工費與延工費,預算損失潛藏成本:約總預算的5%~15%不等,因此設計圖與建材須於開工前100%確認完畢,所有修改以文字與圖面備存為標準流程,可預留1萬元臨時材料調整備用金。
2.沒有設定每區預算上限
很多人在報價審核時習慣「看總價」,卻忽略應該設下各個空間的預算上限,結果某個空間超支後,壓縮到其他重要區域,導致空間品質嚴重失衡,像是主空間做很滿,廚房設備只能勉強塞標配款,因此建議以空間為單位拆分總預算配置,例如客廳30萬、廚房10萬、衛浴8萬等。
3.工程進度無分段付款
建議依工程進度付款,像是常見的「3:3:3:1」的付款比例,也就是開工簽約付30%、水電或泥作完工30%、木作或油漆完成30%、完工交屋尾款10%,搭配施工驗收節點,有助於掌握每階段成果與付款控制節奏,留足尾款壓力在廠商端,萬一施工落漆,屋主也有談判空間可維權,若能請設計師協助每階段驗收並協簽,可進一步保障雙方公平權益。
4.過度著重於「看得到的東西」
造型主牆、電視背板、特殊燈帶、異材質拼貼等,常會吃掉大量預算,但它們不一定實用,真正耐久、安全、影響生活品質的多半是藏在背後的防水層、水電、水泥等,建議將預算60%以上配置在「機能核心」與「安全性能」。
5.忽略細節雜支與清運保護費
裝潢費不只有報價存在,更有一堆未標示卻必要的費用,例如地板養生板、防撞護角、公設(電梯/樓梯口)防護施工、成品清運費用等,很容易每一項花幾千,加總後吃掉你整體預算幾萬元,累積可達總預算5%~8%,建議預先詢問報價是否含此類服務,或擬定「細項費用備查清單」事先控款。
五、建材挑選與家具家電採購
1.建材選擇方向建議
在工程施工費佔60%的框架內,建議將其中的「建材費用」拆出,約佔整體預算25%~30%,且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選材思維應追求耐用、好清潔與維修便利,並避免使用特殊尺寸、冷門材質,影響修復性與替換成本,比方說可選用SPC防水地板、超耐磨木地板,取代實木地板,牆面則能選擇乳膠漆、磁磚等,此外,同類建材也可集中採購,有助於議價與節省運費。
2.比價三要點:工法/品牌/保固
光看建材單價並不準,真正要比的是「性能」、「品牌售後」與「正規標示」三項,所有樣品、型號應以白紙黑字列入合約或附件,避免業者臨時換近似款,並確認產品保固規格與備品替換能力,避免短期損壞後需全組汰換。
3.家具家電購買策略(預算建議佔比15%)
●家電:主力家電如冰箱、冷氣優先挑選高效能產品,以降低電費與未來維修成本,如果是要使用原有家電,則要先確認尺寸與插座配置,避免水電點位重改造。
●家具:可選擇階段性採購,先使用原有家具或採買次要選項應急,避免一次購齊造成負擔,或以「系統櫃+活動櫃」混搭來節省預算,像是餐邊櫃、床頭櫃、書桌等使用活動家具,玄關、衣櫃、中島可用系統櫃處理。
4.軟裝挑選與氛圍風格佈置
真正讓家住起來有感、有溫度,靠的是耐看、持久且風格協調的軟裝搭配,建議佔總預算的5%~8%,以窗簾、燈具優先選購,地毯、靠枕、掛畫、花器等可再依需求添購,但若前期預算緊,則能將軟裝項目列為「入住後加購項目」,逐步完成風格佈置,也更能因應實際生活動線調整選品方向。
百萬裝潢預算不是限制,只要抓住「基礎工程重品質,軟裝家具重彈性」的原則,並預留10%作為緊急預算,再搭配分階段購買策略,就能穩穩打造出安全、實用又耐住的理想居家。可以多上網蒐集資料、關注建材展、家具特賣和節能補助方案等,讓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!